中國傳統筒瓦園林的發展有跡可循
中國傳統筒瓦園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個載體,它不僅是客觀地反映中國朝代,中國興衰的歷史背景不同,社會經濟和工程技術水平和特點生動地反映了中國的觀點自然的進化,人生觀和世界觀,包含儒、佛、道等哲學或宗教思想以及受傳統山水詩、繪畫等藝術的影響。它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勞智慧,突出了中華民族對自然和美好生活環境的向往和熱愛。
青山綠水,這是人們夢想的生活環境。據古籍記載,在中國奴隸制的晚期,出現了半徑幾十英里的皇家筒瓦園林——圃,這是中國傳統園林的原型。在秦漢時期,就有了更宏偉的,占地數百里,通過自然景觀的布局,形成了大量的單獨的宮殿和景觀宮殿。魏北時期,懦夫、士、道思想導致了寺廟式筒瓦園林的出現,而樸素的山水詩、山水畫則促進了文人園林的發展。唐宋時期,山水詩和山水畫的水平達到了頂峰,寫意山水園林應運而生。明清時期,寫意山水園林的發展達到了高潮,造園藝術更加成熟和完善。
此時,無論是皇帝、將相,還是文人,都在筒瓦園林中追求更多的現實生活體驗,放置更多的審美感受和社會觀念。這使中國園林具有強烈的象征特征。這種象征性特征首先表現在其園林和景點的命名上。筒瓦園林的名字與園主的名字并沒有直接的關系,更多的是與園主的人格理想有關。
18世紀,中國傳統園林藝術傳入歐洲,對當時盛行和規范的英法園林產生思想動蕩。有一段時間,模仿中國的自然園林在歐洲成為一種時尚。同時,邀請歐洲畫家和傳教士在北京圓明園創作了一組以洛可可風格為主導,融合中國民族文化的西式建筑,開創了中西園林的第一次合作。中國傳統造園藝術的最高境界是:雖由人造,但要隨天造。這實際上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在筒瓦園林藝術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