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宜興人是如何燒制青瓦?
宜興初年,村中可見磚窯,每個村都有泥瓦匠。做磚、瓦是一門手藝,不學十年、八年都不能成為學徒。泥瓦匠的手藝很難學,燒窯更是難上加難。粘土窯燒青瓦應根據瓦的干燥度、季節的空氣和濕度以及燒柴的強度等因素來判斷窯的火溫。在正常情況下,窯燒7天7夜后,可根據溫度關閉窯。青瓦過熱時會變形。熱不去,脫不掉黑灰,硬度差。閉窯不澆水為紅瓦,閉窯開水為青瓦,青瓦堅固抗凍。青瓦的精煉質量是由窯師傅的技術決定的。
古磚窯青瓦用青磚砌成,外層用灰砂夯實。整個窯呈略圓錐形,高5米,厚2.6米。弓身進入窯門,仿佛進入地窖。圓形窯墻底部直徑4.5米,頂部為圓形天窗,孔徑2米。底部壁上有幾個排氣孔。在窯洞里看天,可以說是“從井望天”。陽光從頂部的洞里射了出來,絢麗多彩。在室外工作的陶工學徒,通過觀察移動光束的位置來知道時間。今天,正宗的古代徽派建筑構件仍在傳統窯爐中燒制,而夯實的磚瓦則是手工制作。窯燒時,有一條“煙龍”在古窯上方的風中飄浮,直沖云霄,這種古窯景象現在已經不多見了。